随着宁德时代、奇瑞、华为相继对外公布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度,固态电池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传统锂电池很难均衡的高安全和高能量密度,似乎在固态电池技术上都迎刃而解。因此不少充电站投资人也开始关注固态电池的出现会给充电站的未来带来哪些影响。今天,成都市华智诺就从固态电池的发展来给大家分析未来充电站的发展趋势。
首先,很多人会关注未来家用充电桩是否会对充电站产生影响。
目前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朝着1000公里、2000公里的续航目标发展。这就意味着未来几年电车电池的储电量将大幅提升,可能达到100度电,甚至攀升至200度电的水平。而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的储电量仍处于30-70度电之间,采用7kW的家用慢充充电桩勉强可以为这类电量电池充电,所需时间将极为漫长。使用慢充方式,基本上一个晚上就能将电池充满。当固态电池推出后,电池储电量升级至200度电时,即便每小时能充7度电,也需要大约30个小时才能将电池完全充满,这个时候家用充电桩将无法满足这类车主的需求。对于家用充电桩,想象一下你一个月只用充一次电,需要为一年里不到12次的电池补给,动辄花几千块钱安装,还要受到物业各方面的阻拦,所以绝大多数车主还是会选择放弃安装。
当然考虑到购车成本、充电便捷性以及个人使用习惯等因素,仍会有一部分车主选择继续使用慢充设备。
第二,快充站未来的收益会变好
目前当下的快充站主要服务于运营车辆,运营车司机对于价格是非常敏感的。然而,当私家车的充电需求被释放出来时,这部分客户对于价格的敏感性是不如运营车辆的,私家车车主更注重充电的便捷性和效率,而非单纯的价格因素。
此外,随着固态电池的量产,按照国家目前的政策趋势,当固态电池量产,续航可以达到上千公里时,很有可能也会推动长途货运车辆新能源化。因此,从市场趋势和客户结构来看,快充站未来的收益是有望提升的。
第三,快充站的充电速度升级
同一充电功率下,储电量的增加也代表着充电时间的延长,所以在此情况下,充电站需要提升充电功率来加强场站的竞争力,建议一二三四甚至五线城市尽可能上充而不是一体化桩。
如果是乡镇,考虑到当下降低投资成本还是可以上一体化桩的。但考虑到目前充电市场的大方向,有条件的还是选择充电堆。毕竟现在市面上超充站的成立已经屡见不鲜了,到时的充电功率只会更快。
针对于这个,还有一种看法,市面上现有的公共充电桩,功率普遍在几十到几百千瓦的范围,如果固态电池想要达到十几分钟充满的效果,少说也需要上千千瓦的功率。故而猜测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充电站会形成那种极具规模的“超级充电中心”。
第四,设备是否兼容?
还有很多场站主对于设备兼容性的问题表达了深切的关心,随着固态电池的逐步量产和上市,现有的充电设施是否能够与之兼容,是否会因此导致大量的设备更新和替换成本。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答:
首先,从逻辑和实际情况出发,即使固态电池开始量产,并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但在未来几年内,使用固态电池的汽车仍然会是少数。液态电池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存量液态电池的汽车数量仍然非常可观。因此,现有的充电设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为这些液态电池汽车提供服务。
其次,当下的所有充电站都是按照目前的标准来铺设的,这些标准已经考虑了多种电池类型和充电需求。因此,即使固态电池逐步推行上市,也需要兼容当下的充电桩。这不仅是市场平稳过渡的需要,也是保障用户权益和充电设施利用率的重要措施。